今年,趙雷的一首《成都》,歌詞質樸,旋律簡單,但卻讓聽的人流了眼淚、濕了眼眶,也讓《成都》一夜之間刷遍朋友圈。為何成都有如此魅力,定居成都一年,我認為以下幾個原因是成都魅力所在。
首先是美食,眾所周知,“民以食為天”,一個地方的菜系特色決定了當地的風土人情。川菜,菜式多樣,口味清鮮醇濃并重,以善用麻辣著稱,并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,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。如今川菜館也已遍布全國,足可見各地食客對于川菜表現出來的熱情。著名菜品如:麻婆豆腐、川味回鍋肉、咸燒白、樟茶鴨、簡陽羊肉、冒菜等。
此外成都還有許多著名的小吃,如兔頭、夫妻肺片、軍屯鍋盔、肥腸粉等。而最受大家歡迎的莫非于成都的火鍋,川渝之地氣候濕潤,吃火鍋易于排濕,而且火鍋包容性很強、對于十分挑剔或者有忌口的食客也可以從火鍋中享受到美食的樂趣。成都火鍋調料一般選用最基本的蔥姜蒜和香油,這樣才能吃出火鍋的原汁原味。燙菜有有規矩,先吃毛肚鴨腸一類的食材,燙法是:七上八下,這樣燙出來的菜才最嫩。招待客人或是和朋友聚餐,一頓火鍋再加上幾瓶歪嘴郎,才最能符合四川人閑適熱情的性格。成都作為中國著名的美食之地,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“世界美食之都”。
第二個是成都的文化底蘊,成都歷史悠久,擁有3000年左右的建城史,西漢時已成為中國六大都市之一,三國時期為蜀漢國都。成都地處盆地中心,氣候適宜,水源充沛,在歷史的長河中,雖也曾有過短暫的疫情,戰爭,但總的來說,靜大于動,治大于亂。而成都的地域特點,也造就其獨特的都市文化:恬淡,舒緩。這一切恰適合了中華傳統文化發展的需要。所以各方文化匯流到這里之后,經過駐留,生根,發揚,繁榮,沉淀,最終成就了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蘊。
無論是金沙遺址博物館,亦或是都江堰水利工程、從武侯祠、杜甫草堂到青羊宮、文殊院、再到寬窄巷子。這些都見證著成都人民文明的發展歷程。現如今,成都雖已高廈林立,然而,成都畢竟是成都,浮躁的表象里依稀透露出的仍是隱藏在靈魂深處的閑情逸致。安逸、知足、情趣等特質,已深深的根植于生于斯、長于斯的巴蜀人民的血液中,不管你愿不愿意,終將無法消逝。成都,這就是有著現代文化底蘊的都市,大氣不失委婉,繁華不失古樸,奔放不失嬌媚。
再有就是成都的發展,當今社會、一個城市的吸引力已經與其自身發展程度息息相關,因此成都也率先提出了“成功之都”的概念。作為目前中西部發展最快的城市,成都的人才吸引計劃起到了很大作用。據調查顯示,在2017年上半年全國主要城市人才凈流入率排名中,成都以5.53%的人才凈流入率名列第三,前兩位分別為杭州和深圳。成都的人才凈流入都是比較突出的:互聯網科技、金融和服務外包的人才增量比較多,其次,制藥、醫療這幾個行業也跑得比較快。
很多創業者選擇留在成都,是因為看重成都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環境,用一位創業者的原話說“你如果在北京和上海只有一次失敗的機會,那么你在成都就會有10次”。成都政府無論從資金支持、政策支持、配套設施建立、產品產業升級指導等一系列條件上都給予極大優惠和支持。
打開一張成都創新地圖,高校院所創新資源集聚,擁有高校56所、國家級研發機構30余家、國家級研發平臺87個,軌道交通、高分子材料等學科全國領先,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國際、國內領先水平的自主創新成果。
從我個人感受來講,在成都開展業務這段時間,成都高新區、高新西區幾大醫藥工業園正在蓬勃興起,未來五年內還將打造國際競爭力的天府國際生物醫藥城。我相信我也會利用好此次機會,擴大公司在川的業務規模。
成都、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的樞紐站,成都也必將搭乘經濟發展的高速列車,駛向更美好的明天。未來的成都一定會更美麗、更舒適、更文明、更發達。我愛美麗的成都——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!